您的位置:首頁 > 網紅 >

從看電影到拍電影 創業者:現在是做電影的最好時期

來源:人民日報     時間:2017-08-08 09:06:30

賀曼今年30歲,在北京一家電影公司工作。

她所在的這家電影公司,成立于2014年。在此之前,賀曼跟著同一個老板,在國內從事留學服務行業。公司老板最愛的就是看電影,“老板說,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,偶然一個機會看到了美國電影《當幸福來敲門》,電影中窮困潦倒的父親帶著兒子勇敢地生活,這給了他努力奮斗下去的力量。”

老板一心想要拍一部那樣的電影,給人力量。他的這段經歷感染了本來就喜歡看電影的賀曼,2014年,他們一起創辦了這家電影公司。

公司成立之初,他們做了很多調研:2012年,中國每年引進的美國分賬大片由20部增加至34部,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;2013年,全國票房217.69億元,較上年增長27.5%,其中,國產片占比58.65%;2014年,全國總票房296.39億元,66部影片過億元,其中,國產片36部……

賀曼的筆記本里,記錄著中國電影市場這幾年的重大事件和變遷趨勢,這些數字和事件都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潛在的無限可能。

工作之余,她更愿意做一個普通的電影愛好者。每個星期,她都會跟男朋友到電影院至少看一場電影。這幾年,電影院建得多了,買電影票也變成了臨時起意。“以前每次看電影,他都要提前去電影院買票,現在我在手機上就買好了,而且還比以前便宜!”

對不少年輕人來說,看電影無疑是最好的約會方式之一。在靜默如漆的影院里,銀幕突然點亮,所有人聚精會神,這樣的儀式感,在今天這個忙碌的社會里已經不多了。跟男朋友坐在電影院里,拉著對方的手,沒有旁人打擾,看完電影后,兩人分享關于電影的種種感觸,賀曼覺得這是生活里最尋常的幸福。“尤其是現在的電影院環境真的比前幾年好太多了!”她說,“銀幕的亮度、音效、座椅的舒適度,都能讓人覺得這真的是一種享受。”

賀曼愛看貼近生活的國產片,男朋友愛看進口大片,但這幾年,男朋友對國產電影也越來越有興趣。“他覺得《烈日灼心》《我不是潘金蓮》這樣的國產電影都特別好看,我就更愛看《夏洛特煩惱》《火鍋英雄》這樣的電影,我們都能在電影院里發現自己感興趣的!”

賀曼現在正在參加公司兩部電影的前期開發工作,她對自己參與的項目很有信心,對中國電影也很有信心。“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,對用心做電影的人來說是最好時期!觀眾對國產電影越來越有信心了,我們的故事也想給觀眾帶來更多的信心!”(本報記者 劉陽)

相關文章